武术世家“何氏散手”,大道至简:十年磨一剑 百年专一行。何为“何氏散手”?让我们一起慢慢体会“何氏散手”的历史与文化,了解武术世家“何氏散手”一脉相承的经历与不易。特别感谢武术文化专业委员会何氏散手文化部供稿,以下内容皆选自《武术世家“何氏散手”——实战》。
【武术世家“何氏散手”一招制敌】
家传自卫术,出手鬼见愁。
何氏散手《拳经》中记载:何家习武盛兴有300多年的历史,在明末清初时“闯王李自成”的故事中,就有何氏家族“拳王”的传说。
在清朝末年“何家镖局”还有论“功”(功夫)行赏的记载(镖王、镖头儿)。
建国前后的“老何家饭店”和“救济堂”的故事均记载有“一招制敌”术。
在安徽一带“何家杂拳”胜有威名。
“何氏散手”第一代(创始人)何彦卿、丁翠平夫妇在《拳经》中记载了对“一招制敌”的描述(摘要)。冷兵器时期“何氏散手”的“一招制敌”是“一招毙命”的意思,徒手“制敌”以外,还有家传飞镖、暗器以及短刃、长矛的练习与使用(此已成为何氏家族指令禁传之术)。
冷兵器时期的“一招制敌术”根据时代的演变与传承,从细节中可以看出,应该与(后述)的“一只断掉的烟袋”有关(一只断掉的烟袋,就是告诫后人、弟子、学生不要好强斗狠、欺凌他人,不要使用“禁用”招式,容易引发祸端,要习武强身、保家卫国、重武德、讲诚信)。
历史给我们留下家传四句(霸气)的话:家传自卫术,出手鬼见愁,点穴奔软肋,金刚怕铁锤。
自从“何家镖局”解散、“老何家饭店”关张,何家“一招制敌”的话语就越来越少,也就慢慢的淡化在“老人家”的脑海里。
何氏散手《拳经》中记载的(建国后)“一招制敌”术,是“何氏散手”创始人何彦卿、丁翠平夫妇整理的“十八打法”。为了制约、制服、控制对方的意思,是以自身平衡,击败对方平衡的一种战术,又是使用擒拿、反关节和近身(贴身)打法,将对方制约的“技术”。
截至今日,何氏散手“一招制敌术”中仍然引用着那句老话——家传自卫术,出手鬼见愁。
【声明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盗用,违者必究